表单作为人与计算机信息交互的一种主要载体,表单的易读性决定了用户对信息的理解效率和操作效率。设计一个好的表单信息组织可以提升用户对信息的处理体验。
在UX走查时发现的痛点问题:
1.原方案问题分析
原产品的字段定义:
核心问题:
填写负担:提供两个联系方式容易让用户产生心理负担,如是否都要填写。
号码类型难判断:比如加拿大,手机和固话都是10位数,类似格式647-348-XXXX,系统无法判断。
隐私风险:强制要求手机必填可能引发用户抵触,国外对个人隐私比较注重,手机号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提供给第三方的,海外市场尤其注重隐私。
分析必要性:为什么要填写联系号码?
店铺用途:确认预约、顾客回访、优惠通知等。
时效性更高:邮件同样是可以达到目的(国外有使用邮件交流的习惯),但相比打电话联系就缺乏时效性和触达率。
所以联系号码有它的存在意义,但并不是必要的,再加上基于隐私原因,顾客的个人手机不应该是必须要填写。
2. 优化方案
根据这些,把Mobile Number 和Secondary Number 是可以统一整合成一项联系号码的录入,分为主要号码和次要号码,不区分手机与固话,减少字段的概念。如下图
1. 原结构问题
字段没有属性按属性分类组合:每一项信息本身是有属性分类的,Name和Birthday属于人的自然属性,联系号码和邮箱属于业务属性,所以在信息展示时理应换分类进行组织。
文案冗余:如「Email Address」可简化为「Email」;
空间拥挤:表单整体左右视觉可于拥挤,适当优化间距,提高信息的阅读性
2. 优化方案
1. 原方案问题分析
核心矛盾点:
系统要求「姓名 / 电话 / 邮箱」至少填一项作为顾客唯一标识,但校验提示仅针对「Phone Number」,容易误导用户认为电话为必填项
2. 优化方案
将提示范围扩展至所有标识字段,文案改为:「Please at least enter a Name、Phone or Email」。
下图是在校验提醒的方式上做的优化
视觉上有下面两点调整,大大提升表单了整体的阅读舒适性,减轻拥挤的表单内容带来的压迫感。
表单间距
弹窗留白:弹窗左右两边的Padding留白空间
有时候细节上的改变在肉眼上会比较难发现,但使用起来的时候能让人察觉和体验到差别。
这个弹窗改动前后的体验差别,在它呈现在用户面前的那一瞬间就能感觉上的不一样,而像这种小小的优化改动虽然不会给产品带来特别大的价值,但这种小优化累积起来后,却能影响着产品的整体使用体验感觉,是粗糙的还是能让人舒服的,用户在每一次浏览、点击的时候应该能有所感受。